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59章(1 / 2)

何先生,这下该如何是好?

何先生此地距雒阳酒精有多远?

他们口中的何先生就是那名蓄胡须、礼仪周道的死士,虽然脸上也抹着白灰,但他整体散发出来的气质与另外三人明显不同,谢乔觉得他的身份可能不一般。

你们饿了吗?谢乔走近说话。

这会儿已经过了饭点,之前在雒阳城大街上劫囚之时还不到午时,期间他们除了喝水,都没有吃过東西。

饿!

一名的死士当即表示,另外两人也附和,唯有何先生较为淡定。

那我带你们去吃東西,谢乔说,她手指大院里的水槽,可以把脸上白灰洗了,不必担心,这里是西凉,远去雒阳数千里,没有人认得你们的。

俄顷,谢乔领着洗完脸的四个人往食肆方向去。

她用余光瞥了瞥何先生,年龄大约三十几。体型较高,这样

的身高在汉末这样普遍营养不足的时代是很難得的,基本可能证明他不是平民家庭出生。

他蓄着胡须,但面容俊美,略带一些成熟男人的魅力,骨相里透着几分儒雅,这与今天早些时候他作为死士搏命救人有些不搭竿。

一路走过去,城中路人见到谢乔,皆投来敬重的目光,因为这是他们的主公。

何先生察觉到了这样的目光,忍不住发问:此土城为姑娘所筑?

正是。

闻言,何先生肃然起敬,更纳闷了,不知姑娘何许人也?

在下谢乔,敦煌郡龙勒縣长。谢乔如实答。这一次她终于能从容地自报家门了,而不必担心会被轻视了。虽然次县的县长也只是基层的官吏,但总归她踏过了那个圈子的门槛。

是一县长,难怪有财力物力人力能于戈壁之上筑城。

何先生了然点头,想起之前的话,又继续问:适才听姑娘言道,殊途同归。姑娘既为本地县长,为何远去京师搭救徐先生?

不瞒你说,当今天下,宦官乱政,乔素来憎恶之。徐先生乃清流义士,全力救之理所应当,更何况徐先生之子徐慎与我有交情。谢乔说,尽量往高大上方面去靠。

她基本观察出来了,这位何先生非同一般,从言谈举止就能看出端倪。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准是没错的,如果能趁机拉拢就更好了,她急缺人才。

听她这样一听,他就彻底没有疑惑了,抱拳道,谢县长仁义,在下钦佩。在下南阳何颙,字伯求。

不足挂齿。谢乔从容地回礼,使自己更有大家的風范。

随后她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什么,眼睛瞪大。

何颙?

南阳,何颙,字伯求。三个信息加在一起,谢乔完全能锁定是哪两个字。

差不多十来天前,谢乔通过[空间传送符]初入雒阳城时,恰逢一日晌午,她打开面板看到【人物】里出现了一大串可招募的人物名单,共二十三人,其中就包括:【何颙(治才)】

没错,他是东汉名士,但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建树,系统仍然将他定义为了sr级别的治才,足见其能力是被埋没了的。

谢乔完全没有想过,他竟然会亲自参与到营救徐垣的行动中,最意外的是,他人还稀里糊涂地就被谢乔给救来了西凉。她严重怀疑,是自己出发雒阳前给自己升级时加点加在了气运上,气运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。

何颙虽比不上曹老板这样响当当的大人物,但对这段历史了然于胸的谢乔仍然知道他的一些事迹。

何颙早年离家乡游学雒阳,闻名于太学,深受一些当时名臣的礼遇。

后来因为党锢之祸,何颙被牵连,不得不改名换姓,逃亡外地。当时于雒阳隐居的袁绍十分仰慕他,并和他结为了奔走之友,这就是奔走之友这个词的典故来源。

党锢之祸这些年来,何颙常常偷入雒阳城,与袁绍一同合力商议救助、隐匿被牵连的清流士人。

这一次,何颙亲自充当死士,殺在第一线,营救正要被宦官谋害的徐垣,倒也说得过去了。

毕竟坊间还流传着何颙替友复仇的典故:何颙的友人父仇未报而死,何颙义字当先,亲自为其报仇,并将仇人的头颅放在友人墓前祭奠。

关于何颙,他最为引人稱道,应当是他的识人能力。

据史料记载,他曾对处于迷茫中的张仲景说:君用思精而韵不高,将为良医。

惊叹于颍川荀彧才能,最先稱其为王佐之器的正是何颙。

当看到逆境中的曹操时,何颙叹曰:汉家将亡,安天下者必此人也。

显而易见,何颙善于识人,而识人善用往往是连在一起的。将权力交付于他,能识人,又用人,让他治理一方,自然不是难事。所以被定义为治才,合理。

以上是何颙精彩的前半生,至于其后半生,更稱得上慷慨悲歌。

关于他后续的事情,《后汉书》《三国志》《资治通鉴》《后汉纪》等各大史书的版本都有出入。较为可信的是,初平元年,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精彩书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