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46章(1 / 2)

又寒暄片刻,张闰身体確实虚弱,便起身告辞。谢乔亲自将他送到厅门口,看着他被侍从小心翼翼地搀扶着,一步三晃地消失在庭院深处。

庭院里的风似乎大了些,吹动着谢乔的衣角。她脸上的温和笑意缓缓敛去,眼神恢复了清明。

与注定要被清算的宦官集团搅合太深,无异于玩火。眼下最重要的,还是把睢阳、宁陵坞堡、莽蒼山这一亩三分地经营好,手里有兵有粮,才是乱世立足的根本。至于雒阳里的浑水,还是等自己翅膀再硬一些,或者等那水再浑浊一些,看看能不能摸条大鱼再说吧。至少现在,绝不能把自己的前途押在张闰这条看似光鲜的小船上。

她微微皱眉,转身回到正厅,坐在椅子上,陷入了沉思。她深知,在这乱世之中,每一步都必须走得小心翼翼,稍有不慎,便会万劫不复。黃门的帮助,虽看似是一个难得的機会,但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。

她不能因一时的利益,而忽略了长远的发展。

送走黃门后,谢乔陷入了长考。她深知,在这乱世之中,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,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自己和众多追随者的命运。

梁国,这座她如今暂居之地,虽表面上安稳平静,百姓们依着时令耕种收获,农兵们在田间地头忙碌,可在谢乔看来,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。

这里的安稳如同温水煮青蛙,让她的雄心壮志渐渐被消磨,在这一方土地上缓慢发展,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,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。

在梁国,固然安稳,可以农兵种田,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。爬升太慢了。

谢乔的目光透过窗户,望向远方,思绪早已飘到了那烽火连天的战場。

黄巾之乱,这場席卷大汉天下的风暴,如今方兴未艾,各地烽火不断,百姓流离失所,但在谢乔眼中,这却是一个绝佳的建功立业的机会。

她清楚地知道,在地方上为官,即便政绩斐然,也难以被朝廷关注,想要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,必须谋得在朝廷中的一席之地。

地方上为官难以被关注,应当谋在朝廷。谢乔心中暗自盘算着,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,发出有节奏的声响。

此时正值仲秋,金黄的落叶在秋风中飘零,而大汉的土地上,黄巾之乱正迎来另一个高潮。

黄河以北,皇甫嵩率领着朝廷大军,如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,与黄巾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。他的军队纪律严明,战术精妙,将黄巾军打得节节败退,战場上硝烟弥漫,喊杀声震天。

皇甫嵩每战必胜,将黄巾军俘虏的头颅垒成京观,以震慑那些妄圖反抗朝廷的人。

与此同时,南阳的朱儁一部同样在与黄巾军浴血奋战。朱儁足智多谋,善于用兵,他的军队在战场上纵横捭阖,让黄巾军闻风丧胆。这两支朝廷的精锐之师,如同两把利刃,狠狠地插入了黄巾军的心脏,成为了平定叛乱的中坚力量。

谢乔深知,如今摆在她面前的有两条路,一是北上,追随皇甫嵩的脚步,参与到黄河以北的战事中;二是南下,与朱儁的军队会合,在南阳地区与黄巾军作战。

这两个选择都充满了机遇和挑战,让她陷入了沉思。

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谢乔最终决定北上。她的目光坚定地望向北方,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充满机遇的战场。

北上!她轻声说道,语气中充满了决断。

皇甫嵩将黄巾军俘虏的十万之众的头颅垒成京观,这一血腥的场景让谢乔感到震撼的同时,也让她看到了另一个机会。她心中暗自盘算着,如果能将这些黄巾余部收入大西北,那将为大西北带来大量的人口补充。

在这乱世之中,人口才是发展的根本动力,人多力量大,只要能让他们吃饱饭,有屋子居住,做到少有所依,病有所医,老有所养,这些人

必将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,为她的大业添砖加瓦。

此外,谢乔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。

她知道,如今刘关张以及赵云等名将都在这一区域,这些人皆是万中无一的猛将,有着非凡的武艺和忠诚的品质。如果能与他们结识,甚至将他们纳入自己的麾下,那必将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
第二天清晨,天刚蒙蒙亮,谢乔便已起身,开始雷厉风行地部署北上事宜。

北上,不仅仅是为了战场上的功勋,更是为了给贫瘠的大西北带回急需的人口和潜在的人才。这每一步,都关乎着西凉未来的根基。

当务之急,是整合她撒出去的部曲。

那三百从西凉带来的骑兵,被她派往中原各处收拢流民。现在,是时候将他们召回来了。她立刻派出数名得力亲信,携带信物,分头去传达命令。

几日后,三百骑兵陆续返回睢阳城。风尘仆仆,甲胄上沾染着泥土与征尘,人数略有减损,但整体建制仍在。看着这些眼神锐利、身经百战的骑兵,谢乔心中稍定。这些都是经历过实战考验的精锐,是时候让他们回西凉休整,同时也能充实大本营的防卫力量。她不在西凉坐镇,有这样一支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精彩书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