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85章(2 / 2)

但乔既敢提出此议,便非信口开河。

她站直了身子,语气平稳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:护送先生西行之人,乔会亲自挑选,皆是百战余生、忠勇可靠的精锐之士。乔亦知一条小径,可避开兵乱丛生的河西,直入敦煌。彼处亦是乔之基业之所在。

焉有此小径?蔡邕怀疑道。

蔡先生可曾听闻睢阳东市?谢乔反问。

蔡邕点点头,如今,东市名头不比梁园文会低多少,市中多售稀奇物种,牛、羊肉鲜美,土豆尤其为人追捧。

谢乔顿了顿,看着蔡邕的眼睛,不错,那东市商贩,正是我帐下军士,所售货物,咸来自西凉。货物源源不绝,若非经此小道,途中便为兵痞所掠,岂有东市今日之盛况?只是这商道隐蔽,乔不便告知。

闻言,蔡邕恍然大悟地点点头。

谢乔继续说:先生若至西凉,我可为先生寻一处清静雅致的院落,远离尘嚣,潜心治学,绝无问题。笔墨纸砚、日常用度,自会供给。若先生愿意,凉州亦有学子渴望聆听大儒教诲,先生也可参与地方教化,传授学问。如此,既能安身,亦能立命,不至于埋没先生一身才学。

她描绘的景象,并非空中楼阁,而是实实在在的安排。

一个可以安心著述的环境,甚至还有一个发挥余热、传承文脉的机会。这对一个流亡的文人来说,诱惑不可谓不大。

蔡邕沉默了。他手指摩挲着粗糙的布袍袖口,眉头紧锁,显然在急速权衡利弊。

谢乔的话语,比他预想的要实在得多,也考虑得周全得多。

谢乔看着他眼中的挣扎,知道是时候祭出最后的杀手锏了。

她放缓了声音,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温情:先生,路途之险,比之战火离乱,孰轻孰重?居无定所、时刻担忧朝不保夕之苦,与西凉虽远、却能安稳度日相比,又当如何抉择?

更何况,她声音压低,如同带着魔力,令爱蔡琰,正在那片土地上,翘首以盼,日夜思念着她的父亲。先生难道不想早日见到她,亲口告诉她,你一切安好吗?

分别之苦,重逢之乐。蔡先生,天伦之乐,近在咫尺,只需先生下定决心。

父女团聚。

这四个字,如同千钧重锤,狠狠砸在了蔡邕的心坎上。所有的疑虑、所有的担忧、所有的权衡,在这一刻,似乎都变得不再重要。

他想到了女儿聪慧的眉眼,想到了她绕膝承欢的娇憨,想到了她灯下苦读的专注,那是他生命中最宝贵的牵挂。

为了这份牵挂,再大的风险,似乎也值得去冒。

方才被强行压下的情绪再次翻涌上来,这一次,不再是纯粹的激动,而是掺杂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渴望。

他长长地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,仿佛要将胸中积郁多年的浊气一并吐出。紧绷的肩膀终于松弛下来,紧锁的眉头也渐渐舒展。

蔡邕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,却也透着一股释然:老朽愿信谢府君。

谢乔心中一松,知道此事已成大半。

成了!拐带,不,是延请当世大儒蔡邕成功!

然而,蔡邕接下来的话,却让谢乔微微一怔。

只是,老朽尚有一事相求。蔡邕抬起头,目光变得郑重,老朽半生心血,多在那些藏书之中。如今散落各处,能带走的已然不多。但有几箱最为紧要的典籍手稿,若能设法保全一二,随老朽一同带往西凉,老朽纵死亦可瞑目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精彩书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