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志舒信誓旦旦的说:“只要借给我十名家丁,早则数日,迟则半月,必有成效!”
此后每天晚上,易志舒都带着十名壮汉到鸿胪寺卿何老头的家门口,大骂“奸党”和“阿附首辅”,一直骂到半夜方才作罢。
十来天后,何老头被熬的心力憔悴,直接告老还乡。
也不等朝廷挽留,何老头扔下官位就走了,鸿胪寺瞬间群龙无首。
而后易志舒立刻复命说:“幸不辱命,得以功成!可以去鸿胪寺圈地了。”
林泰来:“……”
这种出身不高的人,也真能豁出去脸皮,身边其他人就算是周应秋、顾秉谦这样的人,也干不出堵门骂街的事情。
易志舒又献言道:“九元公在吏部,近期注意不要让吏部提名鸿胪寺卿,让鸿胪寺正卿先空缺一阵子再说。”
林泰来暗叹,果然“草莽”之中不乏英才,只是欠缺机会而已。
此后在这段空档期,林泰来带领家丁迅速抢了半个鸿胪寺的地盘,作为兵部通信司的办公地址。
并且紧急找李如松借了批军匠,先把隔离墙搭起来,然后就开始大兴土木修建正堂。
林泰来对此只有一个要求,在自己离京之前,把兵部通信司的正堂建起来!
到了八月底的时候,嘉靖朝进士、由陕西巡抚兼总督宁夏善后事宜升为工部尚书的叶梦熊进京,时年六十一。
虽然叶尚书出身偏远地方,又一直在地方为官,在朝廷的人脉不够强,但人生在世谁还没几个同年同乡之类的关系?
况且在官场上的观念里,坐堂管部的尚书位列七卿,比督抚地位要高,所以肯定不会缺乏凑趣的人。
故而在城外接官亭,叶尚书正在与一帮前来迎接的官员互相见礼。
看着一张张挂满了恭维的笑脸,叶尚书心内感慨万分。
他之前怎么也没想到,就自己这似有似无的上层关系,居然还能被提拔为工部尚书,位列朝廷七卿。
全国地方上有二十多个巡抚,总督也有六七个,凭什么好事就轮到自己?
原本想着,把善后工作彻底做完后,能升为三边总督就足够了,就没想过尚书的事情。
幸亏自己脾气好,上半年平叛时,没有和抢自己权力的林九元吵架翻脸。
当真是退一步风平浪静,忍一时海阔天空。
不然的话,如果朝廷缺尚书,同在西北的大总督郑洛比自己更为合适。
正常情况下,应该是郑洛回京师当尚书,而自己接替郑洛位置当大总督。
结果与林泰来产生不和的郑洛还是继续留在西北,而自己则能荣升回朝。
突然有马蹄声响起,众人循声望去,却见有一群骑士骑着高头大马,从城门方向飞驰而来。
离得不远了,当先那高大雄壮的骑士高声叫道:“叶公别来无恙乎!”
接官亭这边的官员认出来人后,瞬间齐齐震惊!
这是林泰来林九元!林九元竟然亲自来迎接叶梦熊!这礼遇简直匪夷所思!
要知道,就算是去年王天官进京,林泰来也没亲自出面迎接!
难道在林九元的心目中,工部尚书分量比吏部尚书还要重?
叶梦熊也是一脸懵逼,上半年共事数月,他非常明白林九元是什么习性。
那时候林九元对待自己这个名义领导,堪称是无礼之极。
但这会儿林泰来对自己施恩之后,却反而礼遇隆重,实在是诡异。
------------
无题(下)
正所谓,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,反正人情世故就这么回事。
上半年时,叶梦熊在林泰来眼里只是一个夺权对象,别无所求对他还能有什么礼貌?
但现在,林泰来终于意识到自己乏人可用,经过研究后,叶梦熊就成了一个非常有统战价值的小极品人物。
一是此人背景清白,广东小地方出身,没有明显的派系色彩。
最有意思的是,叶梦熊仕途初期在山西时,对外非常鹰派,坚决反对“隆庆和议”,为此被贬了一次。
二是能力比较出众,在山西、河南、江西、浙江、山东、云南、贵州、陕西都干过,大明十三省去过八个。
考核经常拿第一,硬生生靠着政绩一步步干成了督抚。
而且久在边镇省份,军事素养很高,写过军事专著,对火器战法很有研究。
三是为人脾气好,林泰来翻看叶梦熊往年的考核记录时,看到有老上司为叶梦熊写评语说“居功不自傲”。
综合这三点,再加上做熟不做生的想法,林泰来才会着力拉拢叶梦熊,给予隆重礼遇当然就是基本操作了。
精彩书屋